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专题活动
省对外友协召开党组学习(扩大)会
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友协系统业务工作水平,省对外友协利用一年一度的友协系统会长年会的机会,以会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的形式,专门邀请全国友协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博士李新玉女士来蓉,以“发挥地域优势,推动城市外交”为题,为全省友协系统会长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辅导报告。省对外友协班子成员、全省各市州友协会长、部分县(市区)友协负责人、省对外友协全体干部职工近100人聆听了报告。 李新玉从国际友好城市的定位、我国友好城市的发展情况、缔结友好城市的路径与特点、城市外交研究、中国未来城市对外交往趋势、四川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特点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体会。 李新玉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国际化,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强,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国际化程度与速度日益加深加快,城市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对双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以及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交往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李新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外交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新时期,城市对外交往则围绕这一主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城市对外交往旨在增进人民友好;二是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前,助力经济建设是城市对外交往的中心任务;三是“十八大”以来,城市对外交往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李新玉指出,中国城市外交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友好城市结好的“五缘”特色,即地缘、俗缘、情缘、语缘、机缘;二是城市对外交往呈“梯度”特征,即从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沿江、沿边拓展,到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展中西部地区,直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发展模式。三是城市外交集中于发达国家。四是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中积极活跃。五是由“一对一”发展为“一对多”“多对多”的国际友好城市模式。 李新玉指出,中国未来城市外交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从注重“获得”向积极“给予”且互助共赢转型;二是“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城市开放发展新的机遇;三是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友好城市群”模式。 李新玉指出,在全国城市友好交往度省级排名中位列榜首,充分说明了四川在城市外交及友城工作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下步城市外交工作中,建议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四川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结合省情实际,围绕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进一步加大城市对外交往工作力度。 整场辅导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感悟,既有知识讲解、又有安全分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深入浅出、见解独到,报告多次被大家热情的掌声打断。辅导报告结束后,李新玉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与大家亲切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李新玉主任毕业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是政府与国际关系学博士,曾任全国友协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中心主任、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空军指挥学院教员等职,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研究成果丰硕。主要成果有:《陈翰笙文集 – 1919-1949》(英文),《30人谈30年》;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提出“结构理想主义”观点,诠释“一国两制”,受到美国学术界广泛关注;对中国国际友好城市40多年历史首次进行系统梳理,出版《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城市竞争力专题报告(1973-2015)——开放的城市 共赢的未来》,创立“城市友好交往度指数”,填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空白。 |

- 04-01赓续传统友谊 共促人民友好 ——加拿大白
- 03-28省对外友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部署开展深
- 03-14省对外友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
- 03-10为国交友绽芳华 巾帼建功新时代
- 03-04刘全胜会长会见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
- 02-282025中国(四川·重庆)—日本防灾减灾交流
- 02-25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尽心竭力为党工
- 02-05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
- 01-26省对外友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
- 01-14省对外友协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和春节走访慰问
- 01-09合力推动川斯交流合作行稳致远
- 01-08“我在阆中过腊八”——在川留学生、外籍教
- 01-06在川留学生、外籍教师踊跃参加成都世运会“
- 01-03省对外友协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
- 12-25省对外友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